2024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五個全國愛耳日。今年愛耳日的活動主題為:科技助聽,共享美好生活。加強科學愛耳、聽力健康知識普及,提高人們對耳朵健康的重視和保護意識,并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,避免聽力損失和疾病的發生。
愛耳護耳與我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,做好自己聽力健康的第一責任人,讓全年齡段、全生命周期的耳和聽力保健成為現實。
一、一起來認識耳朵
耳朵是人體的聽覺器官之一。它位于頭部兩側,分為外耳、中耳和內耳三部分。
外耳是可見的部分,包括耳廓和外耳道。耳廓可以捕捉聲音并將其引導到外耳道中。外耳道是連接耳廓和中耳的管道,它通過振動將聲音傳遞到中耳。
中耳位于鼓膜后面,包括鼓室和三個小骨頭:錘骨、砧骨和鐙骨。當聲波通過外耳道到達鼓膜時,鼓膜會振動,進而使三個小骨頭振動。這些振動通過鼓室傳遞到內耳。
內耳位于頭骨內部,由迷路和耳蝸組成。迷路是一個含有平衡器官的復雜結構,負責維持平衡。耳蝸是聽覺的主要部分,其中包含感受聲音的感覺細胞。當振動通過中耳傳遞到內耳時,感覺細胞會產生電信號,通過聽神經傳遞到大腦,我們才能感知到聲音。
耳朵的功能不僅僅是聽覺,它還與平衡、定位和空間感知等方面有關。
二、什么是聽力損失?
聽力損失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個體的聽覺功能受到損害,從而影響其正常的聽力功能。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、年齡因素、疾病感染、藥物副作用、噪音暴露、外傷等。
對于老年人群而言,年齡相關的聽力下降非常常見,除此之外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疾病也會加重聽力損失的嚴重程度。聽力損失對個體的生活質量和社交互動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對于嬰幼兒來說,聽力損失可能會嚴重影響語言和認知發展;
對于成年人來說,聽力損失可能導致社交隔離、工作困難以及心理健康問題。
三、如何預防聽力損失?
預防聽力損失的關鍵在于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,例如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噪音環境下、正確使用耳機、及時治療耳部感染等。對于已經出現聽力損失的個體,合適的聽力康復和輔助聽力設備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。
保護聽力的關鍵在于預防和減少暴露在高噪音環境下的時間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1. 避免長時間暴露在85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中:噪音是最常見的聽力損傷原因之一。盡量遠離噪音源,或者佩戴耳塞或耳罩來減少噪音對耳朵的影響。
2. 控制音量:在使用耳機、聽音樂或觀看電視時,盡量將音量保持在適宜的水平。避免長時間高音量的暴露。
3. 定期進行聽力檢查:定期檢查聽力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聽力問題,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和干預。
4. 避免過度清潔耳朵: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潔功能。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,能夠產生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,俗稱耳屎。耵聹可以阻擋外界進入外耳道的污染物,黏附灰塵和小蟲,以保護耳膜。同時,它覆蓋于耳道皮膚表面,能使皮膚保持一定濕度。避免使用尖銳物品如棉簽等來清潔耳朵,以免損傷耳道或鼓膜。
5. 注意耳部衛生:保持耳朵干燥,避免水進入耳道,特別是游泳后要及時清潔耳朵。
6. 避免過度使用耳藥水:不要頻繁使用耳藥水,除非有醫生的建議。濫用耳藥水可能導致耳道感染和其他問題。
7. 合理使用耳機,遵循“三個60”原則:長時間大音量使用耳機已經成為引發聽力損失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建議佩戴耳機時耳機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%,每次使用耳機不超過60分鐘,當外界環境高于60分貝時,盡量不使用耳機。
8.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:規律作息時間,避免過度熬夜,合理膳食,減少情緒緊張,慢性病病人尤其要管控好慢性疾病,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促進整體健康。
以上是一些常見的保護耳朵和聽力健康的方法,在生活中,若突發聽力下降或者消失,同時伴有頭暈、耳鳴等癥狀,建議及時咨詢醫生進行專業診斷和治療。
耳朵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,不僅幫助我們感知外界的聲音,也參與了平衡、定位、社交和情感交流等方方面面。
另外,對于已經出現聽力損失的人群,我們還需要給予適當的關注和支持,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,提升整體生活質量。
聽力損失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,需要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,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和管理聽力損失。
圖片來源網絡,非商業用途,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。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
來源:江蘇疾控(微信號:jscdcwx)